喜 报

济源一中初中部

踔厉奋发勤耕耘,硕果芬芳传佳绩。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公示了2023年河南省普通中小学、幼儿教育优质课教学评选结果,经过专家评审组初步评审和现场决赛,我校语文教师李倩茜、历史教师张莉丽,凭借其扎实的学科素养、前沿的教学理念、优异的现场表现荣获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


李倩茜初中语文获省级一等奖


张莉丽初中历史获省级一等奖


 精研细磨出真功 

两位老师从市赛到省初赛、再到省复赛,一路过关斩将,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精巧的教学设计、专业的教学素养,从全省各地市参赛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这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能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济源示范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初中语文教研室张效峰老师、初中历史教研员徐辉老师的悉心指导,也离不开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两个学科教研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课程的设计,经过反复研究、相互切磋、持续打磨,经历了集中备赛、共同研讨和无数次的方案修改,细化到每一句课堂用语的反复推敲,致力于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智慧的学思课堂,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李倩茜老师磨课中

张莉丽老师磨课中


 好学不倦述心得 


下面请欣赏李倩茜、张莉丽两位教师的蜕变之路!


01


语文组 李倩茜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在教语文的第六个年头,我迎来了人生第二次省级舞台的比赛,但是这次历练时间更长,挑战更大。如今比赛已落下帷幕,但那句“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却深深定格在我心中,激励着我要追风赶月不断前行。

一、信奉努力,步履践行

快放暑假时,我接到了省赛通知,便一边领着学生进行期末复习一边准备初赛课。备好了课请教研员张效峰老师来校指导,张老师从新课标要求角度为我提供了本课设计的一些前沿理念,嘱托我要从省优质课开始践行新课标“大单元教学”的思想。

初接触“大单元”一切从零开始。我很快投入学习,研读向浩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新课标课例式解读、有关大单元的权威论文……埋身新领域,思想激烈碰撞着,我眼中的“大单元”由最初的一个高屋建瓴的概念逐渐形成一个理论体系,于是最初的单篇教学升级为多文本联读。本以为课已快成型,春艳组长在外出学习后又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于是继续打磨。暑假中我多次请教春艳组长,她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最前沿的理念、做法,看书研究的种种疑惑也常因她简单而极有思维含量的话语而被瞬间点醒。在一遍一遍修改、推翻再来后终于磨好了课,一节综合四篇托物言志文章的大单元教学课终于出炉,而且落脚点还放在了写作上,走在了课改的前沿。

一节课三次课型转变大手术,耗时整个暑假,几十遍的自我练习,四遍微课试讲,两次现场课试课,一次录课……在没有现成经验积累的前提下摸索前行,这其中的艰难辛苦只有自己知道。而正是对努力的信奉,让我一次次挺了过来,录制出一节较为满意的初赛课。

二、沉潜蓄势,打磨精品

本以为煎熬的初赛熬过了,自己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备战决赛现场课时会稍微轻松些,不想今年恰好赶上现场决赛方案变革,难度大幅升级,四周内要磨出四节不同课型的课,而且全是语文老师不知道该如何上的棘手课型。于是国庆假期我便开始准备,经常一天下来也没有满意的思路,只能硬着头皮逼自己绞尽脑汁地设计、优化,我一遍遍地鼓励自己:“努力的过程就是孤岛,但最后抵达的一定是充满生机的彼岸。”假期结束后,还有一节课不很满意,然而忙碌到要飞起的教学工作只能容许我利用下班时间继续备课,终于做出了初稿。

可不想接下来的磨课更是困难重重:既要处理班级事务,又要不停歇地备出九年级必须要尽快结束的新课,还要继续修改参赛的四节课。那段时间,甚是难熬,然而纵有狂风平地起,我也只能乘风破万里。我极力压缩每天睡觉的时间,半夜两三点被闹钟叫醒便爬起来修改课件,到了快上班的时还在懊悔自己起得还不够早;多少次红着眼睛上课,但还是坚持着把课上好;多少次头脑发昏,很想好好睡一觉,可还是选择了坚持……那段时间我不停地劝慰自己:“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从始至终,我感受到了教研员张效峰老师的用心指导,他在甚是忙碌的工作中曾两次来校对我进行指导,让我收获颇丰;我也感受到了来自春艳组长和语文组所有老师们的真挚关怀,她们一遍遍地帮我审视问题、提出修改建议,我才能不停地沉潜蓄势,打磨出高质量的精品课。

三、向上生长,深耕自己

一次次艰辛的磨炼,让我熬过了万丈孤苦,也明白了:但凡辛苦都是礼物;一次次精益求精的打磨,让我收获了专业的快速成长,领悟出了优秀的秘诀:自律+努力+方法+坚持+时间=优秀。时间在流逝,我庆幸三年前选择来到附中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学校,有幸遇到专业精湛的春艳组长和追求上进的同伴们。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置身如此优秀有爱的团队中,我会继续奔走在不断学习研究、追求专业成长的路上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努力深耕自己,让学校和自己都能闪闪发光!


02


历史组 张莉丽

过程就是最好的收获


回忆一个多月的参赛历程,我不禁感慨万分:此次比赛评委点评专业,选手强者倍出。但对我而言,无论结果如何,过程就是最好的收获。这次比赛的准备和参赛过程,是我专业成长中一次价值丰富的经历,学习与交流、付出与收获、体验与成长是我对此次比赛最大的感受。

一、在磨课中历练

参与本次省级优质课大赛的任务是艰巨的,在20多天的时间里准备4节课,赛场上随机抽取一节。幸运的是,我有附中这个坚强后盾和历史组这个大家庭。教研员徐辉老师也在百忙之中多次莅临指导,他在教学设计、课堂展示等多方面手把手教,亲身示范,让我受益匪浅的同时又信心倍增。历史组诸位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帮我磨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都提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而这些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进步。不仅如此,我们组的老大姐孙媛媛老师帮我联系沁园中学的郭焦丽老师、王政云老师和济水一中的李小艳老师给我作细致地指导,三位老师确实经验丰富,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且中肯的建议,如王老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独到见解、郭老师对课堂的整体设计及淡定的姿态、李老师对知识点全面透彻的分析等,让我有所思、有所悟。而这之后教学设计的推倒重来和课件的重新制作也是重大的考验,此时离比赛时间不到10天,孙老师在周六的晚上陪着我一起整理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思路,齐小蕊老师连续两天和我一起加班到晚上11点,重新设计了《对外开放》这一课。虽然最后是我站在省级舞台的赛场上,但我展示的内容是背后集体智慧的呈现。这让我更加相信好课真的是磨出来的,“每一次打磨都是一次提升,一次成长”。

由此可见,青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该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校本研训工作和工作坊等活动,集众人智慧于一身,在团体的带动下快速成长。

二、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必须博而专。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注意到前后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优质课大赛时才能使知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够上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教师的知识还应该博,历史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而且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有的学生所见所闻远远超过老师的知识领域。比如讲《青铜器与甲骨文》,设及到了数学、化学、美术、天文、语文等学科知识,我们只有对这些知识都有所了解,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早期中国文明的辉煌成就和中国先民的勤劳与智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创造有效教学情景,真正为教学服务。优质课大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相比,不仅在过程设计上要基于"实",更要在目标追求上体现"新"。创新在教学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不能唯创新论,我在接到课题之后,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但是时间紧,任务重,在短时间内,经历和经验有限的情况下,创新不仅变得非常艰难,而且不尽如人意,比如在设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时,我以《红军长征日记》为线索,用了四个篇章:险象环生、绝地求生、浴火重生、向死而生,让学生学习长征的过程,体会长征精神。但是试讲完后,老师们一致认为是为设计而设计,学生只知道了长征的过程,并不能深切的体会到长征精神的内涵,最后结合郭老师和李老师的建议,我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对本课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再保留了《红军长征日记》这一主线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确立了三个篇章:第一篇章:险象环生,战略转移;第二篇章:绝地求生,化险为夷;第三篇章:浴火重生,开创新局。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长征的经过,更在艰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切都水到渠成。其实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问题是因材施教,与其更多的去追求教学设计创新不如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上。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研读新课标的要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便为学生打造高效的历史课。

推进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重复课本知识,而需要引导学生开启思维模式,拓宽视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信息运用技术和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比如可以制作微课打造历史微课堂,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和掌握重要知识。运用信息技术,把视频影音资源带进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生动起来,用图片、声音、动画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自主表演情景剧,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开放型作业等。

回顾过往,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真正理解参赛日子以来所承受的疲惫、枯燥、压力、奔忙,当然还有快乐……而如今,这些仿佛还历历在目,但这次经历必将成为积累,也是收获。这使我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有了更明晰的目标和动力,我继续会潜心学习,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

千帆竞发东风劲,百舸争流奋楫先。济源一中初中部自建校以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根植济源一中深厚底蕴,依托一中强大的师资团队,引领教师不断开拓视野,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构建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为优质团队建设搭建平台;扎实推进学科教研和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相信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上,济源一中初中部全体教师定会以乘风破浪之姿,热血满怀之态励耘杏坛,在济源这片热土上,成为基础教育的生力军,与济源的高质量教育事业交融共生,促提升、铸精品!




编辑|贺亚欣

审核|盛改菲

统筹|李艳莉


时间:2023-11-21 17:59

喜报!我校2位教师在省级优质课比赛中斩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