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成长
智慧育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文化传承者和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精神力量。为此,济源一中初中部开展2023暑期教师读书心得系列展示活动,我校教师们或叙说案例,或阐述观点,或畅谈体会,文字中洋溢着顿悟、启迪后的喜悦,相信她们在提升自我修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也能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一路芬芳。
第1期
我们推出的是
王春丽、卢双双老师
读书心得分享
让我们一起悦享读书时光吧!

《叩问课堂》 读后感
地理组 王春丽


“课堂教学”“学生成绩”总是从事教育实践的一线教师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如何将教师的教育理想与真实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华东师大教育学博士周彬以朝圣者的心态感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后,跳出课堂,立足于课堂中教师,学生和内在运作机制,从教学理论研究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课堂教育中出现的种种真实现象,并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文中提出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置身于课堂中的我们对标深思,审视自己课堂。
01

叩问一:
莫把课堂当秀场
看到这个观点时,我也在检视自己是否还有这种行为?
课堂教学作为一线教师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置身课堂,我们思考最多的是该如何吸引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设计的课堂导入是否足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创设的课堂情境是否贴合学生兴趣;有时再加上些物质奖励;或许也可以用我们对学生的关爱赢得学生对课堂的喜爱……殊不知,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棋子,学生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按照教师的旨意行动,这样看来比较轻松,可事实上,学生对于这盘棋是如何布置的,下棋过程中蕴含着哪些技能都是一窍不通,也就无从感受从下棋中带来的幸福。作者直接明了地指出,当今的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课堂,真实是课堂的生命!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真正具有生命活动的群体,我们不仅把学生当做学习知识的客体,当做我们的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独立个体,引领他们体验学科学习带来的思考乐趣,讨论争论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最终有学科思想性的收获,让学生走出课堂是快乐的,教师是愉悦轻松的。
跳出课堂看课堂,让我们离课堂远一点,再远一点,就能把课堂看得更加清楚和明白;跳出课堂看课堂,让我们消除对课堂已经充满的感性,培育更多的理性,这样我们才能从理论高度对课堂中的问题有更深刻认识,才能有改变的勇气和行动。
02

叩问二:
老师,您的教学资源还有多少
“就那么回事吧,天天都是这样上课,只是讲得内容不一样而已,没有什么新鲜的。”这是某学生对一节真实课堂的评价。边读文中案例,同问是否也会出现如此评价?我的教学资源是否也面临枯竭?
当教师没有想着如何认识学生与学习,研究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是想着如何将教育内容直接嫁接到学生身上时,学生逐渐出现排斥老师的现象,教师就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去管制学生,甚至恨不得自己去取代学生,这样学生越来越痛苦,教师也会越来越痛苦,甚至当教学资源逐渐枯竭,没有足够教育智慧后剩下的只是简单的怒吼和强制!真实的情况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管教师如何敬业,专业,也不管教师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如何精到,真正改变学生自我的永远是学生的行为与行动。教师要帮助学生的则是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本身的乐趣。作者在此为我们提出建议: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开发学生及学生群体自由的教学资源才是开发教学资源的正确途径。这样看来只要我们去发掘,教学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真正的师者,应该是与学生同行者,在教学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课堂不仅是教师发现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这样才会引领学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行。
叩问课堂,让我叩开自己课堂的门,站在课堂之外,看课堂内的问题,尽管课堂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不如意!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唯有自我不断学习提升,课堂才能日益精进,为师者,学习永远在路上。


智者引路,教者前行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物理组 卢双双


送走附中的首届毕业生,好像耗尽了我所有的洪荒之力,急需用教育知识填补我空白的大脑,在这个暑假我读到的第一本书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完之后,有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它像一面镜子,赤裸裸地照亮了我课堂上的不足;更像是一轮骄阳,为我的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填补了我贫瘠的思想,给予了我满满的能量。
徐洁教授结合一个个课堂案例,利用她遇到的、见到的、做到的真实事件,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理想课堂。读完后,我受益匪浅,总结如下三点心得:
01

创设情境,设置疑问
问题是驱动课堂教学前行的“心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看到徐洁教授梳理的课堂提问存在的共性问题,瞬间觉得她好残忍,直截了当地剖析了我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更觉得她太优秀了,为我找到了破解方案。课堂提问问题的解决策略有:一是围绕学习目标提问,二是系统设计问题,三是问题有层级性,四是提问把握适当时机,五是问题简洁明晰,六是问题难度适宜,七是创设问题情景,好的问题情景来源于生活。
我们的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创设来源于生活情景的物理问题应该“不难”,可是,现实却也没有那么简单。犹记得,在初三复习阶段,每次备课时,我总是绞尽脑汁地想提出一些问题,想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想让问题有情境性、趣味性,与生活贴近,想让问题有启发引导性,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每当想不出来时,我便化身为“记者”,举着用书本卷成的”话筒“问同组的燕老师和李老师:“这里该如何提问题呢?”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她俩,总会耐心地帮我分析,帮我提出令人满意的问题。
02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学首先是教育。没有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每一天的课堂,都会发生很多很多的细节,在这些细节的处理上老师能不能考虑学生的感受,是不是处处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关爱学生 ,决定着学生们的心灵能沐浴到多少阳光。回顾自己的课堂,很多时候为了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他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或者直接说有问题下课再问,若在课堂上给他们留出一些时间,解答完他们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他们会不会更喜欢上物理课,会不会在中考中多考一分。
03

充分预设,精彩生成
课堂的美妙在于其不可预知性,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前费尽心思进行精心预设,但总会在课堂上发生一些意外。对意外的处理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教材的把握,对学情的了解,心中是否装有学生。教师切记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谈论,让学生经历探寻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若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细节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抓住一瞬即逝的信息,敏锐捕捉,善于生成,则可以创设一个民主、宽松、自由、开放幸福的课堂。
在这个盛夏,最美丽的遇见是邂逅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书,它像智者一样,给予我方法,赐予我力量。


供稿 | 王春丽 卢双双
编辑 | 贺亚欣
审核 | 盛改菲
统筹 | 李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