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一中初中部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

倾情三尺讲台
静待一树花开


师者匠心 慧心育人
❏历史组 齐小蕊
2014年9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九年来,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的行列,把奉献留在学校的每个角落。九载的春华秋实,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一
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2020年的夏天,我加入了初中部大家庭。新的环境,新的同事,新的学生,对我来说也是新的挑战。为了站稳初中部的三尺讲台,我勤恳踏实,恪尽职守。为了追求好的教学效果,我认真研读课标要求,钻研教材,精准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研究教法,制作课件,精练习题,加班备课到深夜是我的常态。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有趣的历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寓学于乐。我努力钻研、学习、反思,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多次参与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总结经验、提升认识,努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迈进。
二
关爱学生,双向奔赴

在我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栋梁之材,每一块“顽石”都能雕琢成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每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他们,带领学生们走出人生的一片片荒漠。在与学生的多次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他们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从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我就不断鼓励他们不懂就问,随时随地都可以问,在晚上或者周末节假日期间,我经常会收到学生问问题的信息,每当看到他们的信息我都会第一时间回复,耐心解答,在给他们讲题的过程中,不仅会进行知识的讲解,还有解题方法的点拨,有时还会充当心理老师,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每当有学生问问题时我都会记下他们的班级、姓名,上课的时候予以表扬和加分鼓励。日复一日的坚持,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培养了一批勤于思考,不懂就问的学生,他们在课间、饭后愿意走进我的办公室,让我帮他们分析成绩,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在学生问问题的过程中,我也搜集了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同时也发现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漏洞,促使我不断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我们向学生奔赴而来,他们就是我们的星辰大海。他们愿意去学,我愿意去教,美好有意义的师生关系我想应该就是“双向奔赴”吧!
三
勇担重任,不负重托

2021年9月,承蒙领导信任,我担任历史组备课组长。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团队成员由2人增至7人。孙媛媛老师德高望重,是我们组的大姐姐,每当在教学有遇到问题,我们都想听听她的建议;宋利芳老师,谦虚好学,教学有方;张莉丽老师蕙质兰心,秀外慧中;贺亚丹老师踏实勤奋,坚韧不拔;李艳芳老师才华横溢、孜孜不倦;陈丽方老师,我的老搭档,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相逢情变深,恨不相逢早,我们亦是朋友亦是同事。我们组在一起教研、一起听课、评课、磨课,遇到问题,各个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推心置腹,倾囊相授。遇到她们,我感到很幸运。独行快,众行远!在今年举行的济源市初中历史优质课大赛中,我们组通力合作,张莉丽老师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目前正在为省级优质课做准备。此外,在教育局举行的期末、九年级一模、二模统考中,我校七年级、九年级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名列前茅;历史组先后被学校评为“功勋备课组”“优秀备课组”等荣誉称号。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我们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四
孜孜不倦,耕耘收获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 在教育这辆战车上,摸爬滚打了9年,我付出了辛劳,付出了爱心,奉献了智慧,收获了笑脸,收获了慰藉,收获了满园芬芳,先后获得:济源市“优秀班主任”、济源示范区“教学标兵”、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济源一中“模范女教师”“一等功臣教师”“最美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
未来,我会继续捧着一颗挚爱教育的心,深耕于初中部的沃土中。在这条路上,我愿做一束微光,用爱去化解坚冰,用爱去包容不足,用爱去推动成长。虽一路风风雨雨,但是我一定坚持不懈,做一名有温度的历史教师,为初中部的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守教育初心,怀热爱前行
❏历史组 陈丽方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呢?有人说:优秀的老师有着丰富的学识,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和健康的体魄。习近平总书记则提出“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从这一句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总书记对老师的期望,同时也让我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一
扎根教育,开启新起点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2016年金秋,我正式站上了讲台,成为一名山区教师。然而,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任性、不求上进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一度让我怀疑自己是否胜任老师这项工作。直到我听说了殷雪梅、郝桂梅等老师的事迹后,我明白了老师的伟大。我开始注重学生的内心,尤其对于山区学生来说,留守儿童较多,情感往往占主导。因此,我开始在教育教学中保持微笑与活力,增强亲和力,让学生喜欢我,喜欢历史,提高成绩。而我的坚持也换来了回报,学生逐渐开始信任我,理解我,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好,我对自己的教学之路充满了信心。
二
重新出发,孕育新梦想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2020年9月,因工作调动,我来到了济源一中初中部。这里的学生不同于山区,他们更加活泼开朗,在管理上难度也增加了。遇到这种情况,我又开始手足无措,起初我经常用“你别讲话了、你好好听课”,这样命令式的话语管理课堂,但是效果甚微。另外,自己专业能力也需提升。而正值年轻的我,力图不负青春使命,争做一名乐观豁达、正直热心的青年先锋,于是,我开始钻研提升自己的专业。
首先,我从观摩大量的优质课入手,反复推敲、修改教学环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分析本节课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找到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还有如何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等等,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心头的疑云逐渐散开,我在教学环节中加入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逐渐建立起立体的知识体系。同时,我也会加入适当的课堂互动小游戏,创设积极的课堂,带着同学们在玩中学。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对自己的教育梦想又重燃信心。
三
转换身份,谱写新篇章

不忘“教书育人”之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之使命。去年开学初,校区召开了新学期开学第一会,我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我开始兼任学校教科室中的工作,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之而来的是我的日常工作也发生了变化。每天的工作忙碌不堪,有时一头扎进工作中忘记了备课,有时备课但忘记了教科室的紧急工作,导致自己那段时间比较迷茫,也开始产生自我怀疑。杜艳清主任明白我的苦恼后,她帮助我理清工作思路,告诉我教科研的工作要系统化,要善于把教科室的工作进行整合,这样工作就能够更科学,更有效。此后,我在教科室的工作也越来越顺手,同时也更有精力去备课、上课。
身教重于言传,我也开始把自己的工作经验用于教学中,更加注重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对待学生更加耐心、细心,以诚心善待每一个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用自己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和爱去感染学生,才能给学生成长带来有利的影响。因此,我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经过这几年的磨练,我成长了,也更成熟了。我明白,身为教育者,只要拥有一颗不断探索的心,积极地去寻找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们恰逢盛世,责任在肩,更应练好内功、坚定信念、主动作为、勇挑重担,深耕立德树人沃土,把全部心血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谱写新乐章、绽放新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