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学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卢光春、学校党委委员、行政党支部书记孔会军的带领下,济源一中行政支部党员一行30余人到安阳林州市红旗渠,探访红色基地,重温峥嵘岁月,挖掘红色精神财富,争做红色基因传人。一路上红歌接力赛传递出大家对红色摇篮的向往之情。经过3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大家顺利抵达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是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上午,大家来到红旗渠纪念馆,聆听工作人员的动情讲解,从“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等方面全面了解了红旗渠十年巨变,感受到安阳林州人民重新安排山河的胸襟和伟力。

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组组详尽的数字、一件件无声的实物、一个个感人的场景、一尊尊生动的雕塑、一篇篇珍贵的文献,让大家仿佛又回到了20世纪60年代红旗渠修建的峥嵘岁月。“炮声隆隆浓烟起,悬崖绝壁壮士忙。一双大手改山河,太行顶峰人造江。”当年,10万英雄的林县儿女在党的领导下,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顶酷暑、战严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道,架设152座渡槽,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铸就了“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被称为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劈开太行水,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也激发了大家探访红旗渠的热情。

下午,大家沿着蜿蜒曲折的悬崖峭壁步道,重走了青年洞,体验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艰苦与豪迈,感受红旗渠的雄伟与壮丽,大家纷纷感慨不虚此行。在青年洞口,所有党员举起右手,面对崖壁上鲜艳的红色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那一刻,大家的铮铮誓言在红旗渠山谷里回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也在大家的内心深处扎根,和大家心底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汇聚融合凝铸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涤荡心间。

学校党委委员、行政党支部书记孔会军要求大家认真学习红旗渠精神,学习愚公移山精神,充分挖掘红色精神宝贵财富,争做红色基因传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和使命,在教育战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笃行不怠、踔厉奋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答出属于济源一中人的高质量满意答卷。

——

——

图片|翟闯闯

文字|贺欣欣

编辑|王林夕

审核|崔小胜 贺欣欣

统筹|孔会军

 

时间:2023-05-15 10:30

【党建要闻】济源一中组织党员开展“探访红色基地 争做红色传人”党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