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红霞
1.参加有意义的培训活动或组织,点燃激情。
2009年参加信阳师院承办的“河南省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2018年参加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河南省济源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班”,2018加入中原名师王洪奎工作室,2020年参加“济源示范区教育局2020年度教科研指导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高级研修班”,参加“2022年济源示范区领军计划高端研修班”的学习。
2. 读书,提升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读书学习已经融入进我的生活中,早起前看书,晚睡前也会看会,节假日也不例外,看书时认真地写了许多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试卷分析中并形成文字,有一篇在《济源教育》发表。另外,还为《中学生数理化》编写过原创或改编的试题。
3. 积极与同行交流
担任过济源市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到大峪二中送课下乡,随教研室一起去邵原中心校参加教研活动,与太行路学校物理老师们作教学研讨、在老科协组织的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上做主题为《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的发言,受到参会老教师们和教育局领导的好评。多次在济源市中考一模研讨会上作示范课、讲座等。还为“师问”教师培训在线课堂录制过视频讲座,通过实际工作坊活动和微信公众号积极与同行交流。
学习使我有很多心得想法,常常产生改革的冲动。在全国上下学习杜郎口的时期,我根据杜郎口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整套适合自己学生的“先学后教”的“学教案”。随着不断深入地学习,我认识到杜郎口模式的弊端,于是开始了一连串的教学改革:
学习了《基于课程标准的STEM教学设计》,我进行了课程融合尝试;
学习了《教学设计原理》,我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每节课根据脑科学理论设计了一连串“教学事件”;
为了整理思路,我为课堂设计“教学流程图”;
高中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我用物理核心素养规范自己的课堂;
读了钟启泉的《解码教育》,我想办法让学生深度参与知识的得出过程,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总结,让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生命力;
学习了《学习共同体》,我编写了“学习单”;
在双减背景下,我尝试编写“作业设计”,设置实践性作业。
为了减少学生做笔记的时间或做笔记不准确现象,我整理了整套初中物理知识点。
学习了“大概念教学”,我进行了大概念教学的构思。


李 丽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愿取拙诚”关键词来自于曾国藩的这句话,虽不能至,但我心向之。
我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勤学阶段:1999年—2011年,从教十二年,2004年被认定为济源市初中物理“骨干教师”,2011年晋级中学一级教师;二是善思阶段:2011年—2018年,七年时间里,2013年被评为济源市优秀教师,2018晋级中小学高级教师;三是乐行阶段,2018年—2023年,五年时间里,在2022年获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22夏,从农村初中调入市区。这一路来,善学善思善行,不负相遇。

善学善思,但终归实践出真知。在参加河南省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后,我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典型的经验型“老”教师!当吴丹吉老师问我们,你的教学风格是什么时,我才发现自己竟从没有意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当张孔义老师问我设计的理据是什么时,我不知道设计要讲究理据!我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当同学介绍她所有的公开课都要写成论文,截至目前已在杂志发表过二十几篇文章,今年还有几篇没有整理时,又给我一痛击!我没有课堂复盘反思的意识,也没有把教学中的难题攻克的过程记录,更没有提炼教学范式的意识和习惯,没有把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当时的我,不知深度学习的理论,亦不知学为中心的实践,不知理解的六侧面,亦未曾听说项目化学习、学历案!我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构”教材,还沾沾自喜以为是创新;我以学生骄人的成绩为傲却不知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活动探究单元、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我依然走着老路而不自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之后的两年多,我真的感觉自己在拔节成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开启了我的阅读之路。
毕业以来,赶上了教育的好时光,见证了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有幸能走在“行动”路上,参与“行动”实践中,我将自己从教以来“行”的内容做了一个梳理。
“乐行”不仅在课堂教学实践,更体现在将课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工作上,也是“行动研究”的具体内容阐释,即学习、思考、实践、思考、升华。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遇到不同问题,需要思考解决办法,并提出改进方案,最后去实践、总结、升华,形成“问题、实践、升华”的“乐行”方式。
回顾教学生涯,主持的课题《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中学理化教学错题重练的实践研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是属于“乐行”产生的成果。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投身教育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老师,在借鉴合作中完善自己!愿取拙诚,与大家共勉!


李 亚
岁月匆匆,时节如流,不变的始终是内心的坚守。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讲关于自己的故事。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育成长经历。
以时间为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是任教于济源五中;第二段是任教于高级中学;第三段是任教于目前的济源一中初中部。

2002年,我毕业后被分配到济源五中,承担高一两个班的数学课。在学校组织的新任教师汇报课上,我精心设计了《等差数列求和》一课,从初中学生熟悉的高斯算法入手,因为没有多媒体辅助,我便采用手绘图、小木棒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后也收到了各位老教师的赞誉与欣赏,这让初登讲台的我有些沾沾自喜。
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课堂大部分是浮于表面形式,没有打造有血有肉的数学课堂,对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犹如走马观花。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浅层知识和深层素养的选择中,我坚定地选择了后者。为了改变自己,我开始坚持每天听课,向各位老教师寻求帮助,听取她们的建议,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
慢慢地我在改变,学生们也在默默地成长,有了属于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会了建构数学模型、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成绩大有进步。那一年,身为青年教师,第一次登上讲台,这成为了我教师生涯的第一次成长,懂得了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就是自己的标签。
2004年,我来到了高级中学。当时的我,面临12个班以及师资人数少的情况下,为了上好课,不辜负学校的期待,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带领我一起研读教材,共同探讨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等。所上的每一节课都是和大家一起深研打磨出来的,为了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办公室全体老师根据学生平时的易错易混点,编写了多份手写试卷为期末复习保驾护航。最后,靠着大量原创手写试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所带的班级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一年,我懂得了团队合作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2006年,学校组建了第一届实验班,安排我和黄彬涛老师当班主任。看着出生不到百天、嗷嗷待哺的女儿,我向学校说明了自己的困难和担心,学校考虑到实际情况,也为了找来了一位副班主任一起合作。面对前无经验、后无退路的现实情况,团队的力量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让身处压力中的我看到了希望和目标。
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把握教学难度,才能让这些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升。结合教学情况,我开始尝试进行单元备课的研究,不断地细化教学目标,把近几年全国的高考题进行分解归类,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在其他班主任的帮助和经验传授下,我也总结出了一套班级管理模式和师生相处之道,让班级建设和学生成绩并驾齐驱。同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团队合作精神再现光芒,我们再次依据学生的特点自己设计教学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那一年,我真正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团队中学习、汲取能量并茁壮成长,也懂得了一名合格的老师是需要具备教研学写这四种基本能力。
每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2016年,我来到了济源一中初中部,开启了初中数学的教学。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初中教学,心态归零,重新起航。认真分析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年龄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发现初中学生的学习更需“细嚼慢咽”和检查落实,于是我把每次作业进行检查登记,未完成作业的同学及时和家长沟通。同时让学生准备错题本,重在分析错误原因和解题思路,每天批改错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每次岗位的调整意味着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的再一次学习与深耕。深刻牢记自己从零开始,保持“空杯”心态,开始了培育个人专业素质和学科素养的新征程。
在教研室李卫东老师的指引下,我开始潜心阅读数学专业书籍,如《深度学习》、《上有灵魂的课》等,认真阅读李老师推送的每一篇文章,并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每一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孙富联老师的指导下,我参加了市级、省级数学优质课,这些突破和尝试也让我成长,从中悟出了数学教学不但要情景化、数学化,还要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具有情景味、数学味、文化味和艺术味,最终实现数学育人的目标。


孙媛媛
1994年师范毕业后,我走上了三尺讲台,梦想是做一个拥有情怀与责任、师德高尚、行为规范、功底扎实的历史教师。一路走来,最真切的体会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唯有脚踏实地,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变“教书”为“铸魂”,学生才能得到正确的引领和长足的发展,真正成为有思想力的人。
二十多年来,我始终爱岗敬业,遵守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活动,开阔视野。多年的从教经验使我养成了把课堂放在核心位置的习惯,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不懈的抓好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保证课堂质量和效率。在课堂中尝试运用新的教育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主动寻找有用的教育资源,阅读书籍,向专家学习,向社会学习,使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专业修养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提升人格魅力,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向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全新的理念、娴熟的教育技术,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态度和阶段特征等情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指向明确,统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突出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和基础性。
首先,我大量收集有效资源,对史料加以甄别整理后,构思教学思路。其次,把握教材整体框架,充分了解专题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及地位的理解,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在备课中注重夯实基础与突出主干相结合,精讲重点与重复主干相结合,课上知识与课外拓展相结合,习题讲解与方法归纳相结合,学生讲题与教师授课相结合。最后,在备课组集体研讨时,互相学习、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并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际情况调整使用教学设计。
加强上课的技能,课堂上讲解力争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注重精讲精练,老师讲的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注意加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教师需要从实践中认真总结、不断反思自我行为,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自我行为,才能更好地把控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反复地总结和反思,不断促进专业发展,能力提升。
今后,我要努力提高教科研能力,不断加强个性修养,发扬自身长处,寻找历史教学中的创新,凸显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考虑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耐心细致地解决学生问题,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知不足,方能求其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争取拥有更多的收获,走稳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的每一步。以梦为马,向光而行,做教育路上的追光者。


张亚娟
2002年的夏天,我走上了三尺讲台,转眼21个春秋过去了,如果让我对自己以往的成绩做一个概括,我觉得不必去展示那么多的荣誉证书,因为最好的荣誉都写在一张张孩子的笑脸上,写在孩子的每一张优秀成绩单上,写在每一个孩子的毕业证上,写在每一个家长的心上。回望自己走过的教育之路,有憧憬,有彷徨,有欣喜,也有困惑,下面就和大家简单的分享一点我的成长感受。

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但看到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那清澈明亮的眼神,你会被深深地打动,守住心中那一份梦想,就点燃了千千万万孩子们的梦想,照亮了他们人生的历程。“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我们不只是春蚕,照亮他人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充实、晋升自我,只有自身得到发展,才会从教育中得到快乐,才有动力一往无前。在工作中,在人际交往中,在家庭中,如何灵活多样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风采,都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需学会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幸福就是努力把一件事做好,做得坦然,做到问心无愧,让自己健康的成长。
现在教师的发展仅靠个人孤军奋战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机会和团队的协作比个人的能力要重要。我合作过的同事,他们很多优秀的品质和习惯都影响着我,给了我指导和帮助。受益最大的是思考方式和见识,有时思考的方式不对,人总是容易在原地打转,累而无绪,忙而不前。教师大多都很注重通过阅读增长见识,其实团队合作交流也是增长见识的好办法。所以,每次上课之前,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听其他教师的课,而且听不同人的课,进行分析比较,自己的教案反复修改。除了本科目的课,还去听其他课,不同科目的课堂相互借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从其他教师身上,我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未来的路还很长,无论多少风风雨雨,我坚信,只要保持一颗坚守梦想的心,一定能迎来更璀璨的明天!

End
编辑|贺亚欣
审核|卢海滨 盛改菲
统筹|黄小国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