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语文学科素养培育,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4月29日晚,济源一中“文承千载,幕启芳华”主题话剧节在学校新礼堂隆重举行。活动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展演,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艺术实践,充分展现了当代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诠释与青春风采。学校领导及教师们共同观看演出,为学生们的精彩演绎鼓掌喝彩。

本次话剧节由2024级语文组承办,经过了班级排练、班内展演、选拔优秀演员、各剧组排练汇演等环节。各班同学积极参与,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研读经典文本,精心设计剧本,反复打磨表演细节,彰显一中学子良好的综合素质与精神面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朗诵

“圣贤文章千秋事,化作清音动九霄。”活动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诵读中拉开序幕。演员们身着素雅汉服,以声情并茂的朗诵重现孔子与弟子畅谈理想的场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随清朗书声流淌,为整场演出奠定深厚的文化基调。



《雷雨》
话剧

“雷撕伪幕千钧恸,血沃荒园彻骨寒。”《雷雨》以极具张力的表演再现了周鲁两家的命运纠葛。学生通过精准的表演处理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阶级矛盾与人性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舞台上的雷雨声效与人物内心风暴相互激荡,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枉凝眉》
歌曲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一曲悠扬的《枉凝眉》舒缓了现场的气氛。演唱者深情空灵的歌声,将《红楼梦》中宝黛之间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沉浸在古典诗词与音乐交融的美妙意境之中,深切领悟红楼梦中的爱恨痴缠。


《林黛玉进贾府》
话剧

“琉璃世界风雪夜,草木前盟今始矣。”话剧《林黛玉进贾府》以细腻的笔触,重现了《红楼梦》中这一经典场景。演员们精准把握角色特点,生动演绎了林黛玉的敏感多愁、王熙凤的泼辣精明以及贾府众人的世故圆滑,让学生领略到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更是年轻一代对古典文学作品和中华文化基因的深情解码与创新传承。




《红豆曲》
歌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歌曲《红豆曲》再次将观众带入《红楼梦》的世界。婉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配合演唱者的深情戏腔,将书中人物的相思之情表达得缠绵悱恻,让观众仿佛置身大观园的潋滟春光,令人回味无穷。


《鸿门宴》
话剧

“项庄剑舞非为乐,沛公脱险岂偶然?”话剧《鸿门宴》以宏大的场景、激烈的对峙,再现了楚汉相争时期的风云变幻。演员们通过精彩的对白和肢体语言,展现了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权谋斗争,让观众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窦娥冤》
话剧

“三桩誓愿惊寰宇,一腔碧血照汗青。”《窦娥冤》演员们以悲愤激昂的表演,在“血溅白练”“六月飞雪”等经典场景中,用极具震撼力的肢体语言诉说对公平正义的呼唤,生动展现了窦娥的悲惨遭遇和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传统戏曲的悲壮之美与现代青年的思考共鸣共振,演员们用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表现力,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关汉卿笔下这一经典悲剧的震撼力。


结 语

此次话剧节从文本研读到舞台呈现,深度融合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动缩影。教育应如春风化雨,既要扎根文化土壤,也要唤醒生命力量。这场话剧节,正是我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当大幕缓缓落下,古典与现代交织的星光仍闪耀在每个参与者心中,这既是传统文化的青春注脚,更是立德树人道路上绽放的绚丽之花。

此次话剧节的成功举办,是济源一中落实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演绎,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在与经典对话的过程中,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增强了文化自信。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带着这份对经典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图片|翟闯闯
文字|刘 研 赵子涵
编辑|王林夕
审核|崔小胜 贺欣欣
统筹|孔会军